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航认知实习报告

2020-11-29 来源:爱go旅游网

  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的要义应当是让社会中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而公益事业正是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目标,是可以承担和凸显和谐这一含义的载体。我们看到凡是公益事业繁荣的国家,人民生活也相对幸福,社会更多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具有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按理说应该有将进入回报社会的阶段,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区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情况,。以“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主题,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看法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以后的公益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范围、方式、内容本次调查范围:针对在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区高校内的大学生为对象,主要为本科生,无专业年龄之限。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与接受调查者进行一定内容的询问,对特别影响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参与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动机以及参与过程中受到的障碍因素,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返回有效问卷共54份,调查了54位重庆市主城区的大学本科生。1.样本分布情况:在所被调查的对象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有6位,二年级的有21位,在大三的有22位,处在大四的有5位。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1.1%,二年级的学生数占38.9%,大三的学生占40.7%,大四的学生为9.3%。2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所调查中,男生为30人,所占比例为55.6%;女生为24人,占总数的44.4%。二、大学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度针对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问题,主要以他们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大学期间是否参加类似活动以及在参与过程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办的三个题目进行分析。如果大学生支持参与公益活动,就会首先自己从心理上就有付出的准备,遇到挫折会有怎么办,处理得好就会继续参与。、

  从中可以看出,应该是大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公益事业,要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态度上的转变就意味着更多的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大学生不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大学生本身对公益活动理念的认知不佳,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有很多,而逃避公益活动的理由也有很多,“时间限制”、“没有不了解相关信息”等原因为措辞。在缺乏正确理念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身边的不少同学不愿奉献,或者单纯追求奉献的直接回报,甚至不知道何为奉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