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展示三 孝义五中 钱志红
示范课名称 罗斯福新政 听课人员 导入新课 图片: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总统的照片和美国经济大减速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总统面临怎样的问题? 图片: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和美国经济大减速的图片 引出本课课题。 罗斯福新政(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知识,引导学生指出课题目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本课从几方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认识本课结构(PPT) 学法指导:如何思考?如何提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课本进行思考,改变旧的学习方法。 事先给学生一个表格罗斯福新政学生预习问题记录表,在表格中给学生示例:问题有效提问的方法:如何有效提问? 是什么?为什么?原因; 如临危受命 是什么:“谁”临危受命?受“谁” 的命?“受命”的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第二个谁)会在危急时刻选择了他(第一个谁)? 要求:根据上述的提问方法,预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针对三个目录及其内容展开提问,并记录在案。注意:问题不能重复。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自己回答,并把你认为最能回答的一个问题留给老师和其他学生。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谁能难住老师和其他学生。 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见PPT内容),指出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有效提问和思考,最后整理出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临危受命(板书) 是什么:“谁”临危受命?受“谁” 的命?“受命”的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第二个谁)会在危急时刻选择了他(第一个谁)?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回答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其中问题,肯定学生的成绩。 二、分析病因,对症下药(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上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没有一个足够的了解,因此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上课内容,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解决经济危机的原理。 临危受命的“危”的表现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危”? 怎样解决“危”? 案例分析: 一个煤矿工人的女儿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 “因为煤太多了。” ——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思考:为什么煤那么多而小女孩家却没有煤生炉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经济常识解决下列问题,得出经济危机的原因。 煤太多体现商品生产的哪个环节? 时间 2013、4 地点 会议室 五中历史教师:刘锡卫、杨彩萍、梁红壮、 课堂 设计
没钱买煤体现的是商品生产的那个环节? 从“没钱买煤”“煤太多”我们可以看出哪个环节过多?哪个环节不足? PPT材料:美国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约束,做好企业的守夜人就行了;经济应该绝对自由化,每位美国公民不要等待救济,要靠个人奋斗。——胡佛 面对危机,当时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设计意图:面对危机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胡佛政府的政策进一步恶化了供求矛盾。 三、实施新政(板书)(学生活动内容) 阅读18课第二目内容下列问题。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问1:银行为金融制度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信用机制,面对材料所述的情况,罗斯福政府如何重塑银行信用呢? 问2:引发经济危机原因之一就是资本家盲目生产导致进一步造成生产相对过剩,政府是如何解决工业生产过热呢? 问3:在农业方面政府如何做到既能消除农业生产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又不损害农民的利益呢 问4:引发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生产过热的同时,社会需求却严重萎缩。请同学们阅读所学的金融措施、工业和社会福利内容思考政府是如何启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需求,激活疲软的消费市场的? 问5:本次危机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使许多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衣食无着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猖獗。思考回答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 材料: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的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国会又通过了《财产税法》它规定盈利超过15%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五万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一系列法律。 问6:通过材料回答,罗斯福政府是通过什么形式保障社会稳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六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认识罗斯福新政解决危机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进一步形成思考提问的习惯。 四、摆脱危机困境(板书) 阅读教材86页本目内容包括历史纵横,教材从哪些方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经济、政治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发现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五、重在预防、健康发展(板书) 探究:罗斯福新政如何体现“新”(特点) 材料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美国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约束,做好企业的守夜人就行了;经济应该绝对自由化,每位美国公民不要等待救济,要靠个人奋斗。——胡佛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胡佛政策相比罗斯福政府对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的什么?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又指什么?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解决学生在课前问题,二是从罗斯福新政措施中得出罗斯福新政的智慧所在。 我们该怎样认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PPT上直接呈现学生的答案。 意图:不仅让学生知道得出哪些启示,更重要是知道得出启示的方法。 练习: 1933年罗斯福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危机持续时间长 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在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众多新措施中对人民生活有直接改善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 B.刺激出口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工”与“赈”结合的政策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 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知识拓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标志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围绕国家和垄断资本的不同结合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区分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种: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即同政府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这种结合主要通过以下各种方式进行:政府向私人垄断企业进行采购或订货。国家通过自己的金融机构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资金。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政府补贴。国家对科研进行巨额投资。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不断扩大。国家投资兴建基础工业和设施,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和服务。第二种: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双方共有的垄断资本。主要有三种途径:国家采购原有私人垄断企业的部分股票。原有国营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股份。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建立新企业。第三种:国家同垄断资本完全融合为国有企业垄断资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接管先前就存在的国有财产。
实行资本主义国有化。国家直接投资建立企业。 在当代条件下,国家还通过制定政策和计划对经济进行调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立法;经济计划;行政手段等。 课后 反思 参会人员 点评 本课在2012年的后半年就给高三学生和老师讲过。这次活动,因为是借高一班上课高一老师要求讲本课内容,只好再次上本课内容。实在话,有些头疼就是我根本不了解高一这个班学生的状况,而且学生对前面经济危机的内容也还没有上,而且本课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多,而且这界课如何上出新意和亮点,这些感觉很难。 考虑到高考的能力要求和本班学生的能力水平还有些很大距离,因此在上本课时候希望通过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理解历史的能力,因此设计了学生有效提问的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这项能力要求感觉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的提问不是自己的,而是从某些资料上查出来的。困惑的是以后如何在保证本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如时间如何分配,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更为有效? 1、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充分阅读和使用是钱老师教学的一个特色,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归纳史实方面做得很好,这是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基本要求。但如果对教材的研读能再深入一步,效果可能会更好。例如:“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句,学生理解社会危机的含义吗?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社会危机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抽象述语。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结论性的语言,例如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可以问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能说明美国经济走出低谷,通过阅读概括提炼可以 得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四个方面,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也利于高三的历史教学。 2、PPT中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功能。一是创设情境的材料,通过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材料每节课都要有,既体现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又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类是补充说明教材的史实、观点或结论,属于说明论证性材料,不必提出问题,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说,每段材料都要有出处。在一节课中要恰当运用两种类型的资料,尤其要注意两种类型资料运用的比例,第一类资料太多,学生思维力度太大,会感觉很累,第二类资料过多,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所以要注意两类资料的交替运用。 3、每节课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各设计一个,尤其在说课中更不要出现两个以上的难点。本课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难点可以放在新政的评价,也就包括了新政的特点和实质两个小问题 4、从视频来看学生好象没记笔记,只是划书,不知道学生能否很有条理地标记书,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5、(1)临危受命一目主要讲清一个“危”字即可,危在哪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 (2)新政的措施是重点,怎样更加突出重点,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得扎实?可以参看岳麓版教材补充一些生动的资料,还需要小结一下共有几项措施,每个措
施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3)摆脱危机困境一目可以讲讲怎样遏制了法西斯势力?虽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下一节的内容,但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最好还是区分一下“国家干预经济”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差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