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1079-1154 年),字知可,号白沙,宋代杰出医学家,晚年定居无锡太湖之滨马迹山“梅梁小隐”,潜心学术,著书行医,1144 年著《普济本事方》,1149 年著《伤寒九十论》,为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与《伤寒论》经方大成之医家,对龙砂医学的形成影响深远,为龙砂医学学术特质之肇源。
《伤寒九十论·风温证第四十四 》
己酉,虏骑破淮阴,疫疠大作,时有王朝奉寓天庆,得疾,身热自汗,体重难以转侧,多眠,鼾睡,医作三阳合病,或作漏风证,治之不愈。予曰:此风温病,投以葳蕤汤、独活汤,数日瘥。
(许叔微)论曰:仲景云见太阳病脉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又云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大抵温气大行,更遇风
邪,则有是证。令当春夏,病此者多,医作伤寒漏风治,非也。不是火不可下,不可大发汗,而仲景无药方。古法谓可取手少阴火、足厥阴木,随经所在而取之,故用葳蕤汤、独活汤辈为宜。若发热无下证者,当用知母石膏汤,误汗之,则防己黄芪汤救之。
按:葳蕤汤见《备急千金要方》:葳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石膏。为麻杏石甘汤之变相。
独活汤见《普济本事方》: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茯苓、半夏曲、酸枣仁、甘草。
2
《伤寒九十论·青筋牵引证第五十三》
吴德甫戊申春病伤寒,先寒后热,项筋强急,脚蜷缩不得伸,医者欲以麻黄辈除其颈强,又欲桂枝加附除其足缩,予曰:皆非治也。此时行疫气,病为青筋牵引,投以柴胡地黄汤,三服而病已。
论曰:庞安常论四时受乖气而成脏腑阴阳湿毒者,春名青筋牵,夏曰赤脉攒,秋名白气狸,冬名黑骨温毒,四季中十八日名黄肉随。春气(一说毒气)在头项,使人青筋牵急,故先寒后热,脚缩不得伸盖谓此。
夫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小则方次一乡,亦有遍着一家者,悉由气运郁结,变成乖戾之气,人命遭之所成病者,能调护将理,庶可免耳。
《伤寒百证歌》
五种温歌
阳脉濡兮阴弦紧,更遇温气来行令; 变成温疫作天行,少长皆同无异病, 热温寒清顺时宜,以平为期如斯正。
此论温疫也。仲景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一岁少长皆同病者,温疫也。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
若乃时行自不同,盖是不时之气失,春时应暖反大寒,夏时应热却寒栗,秋气清凉大热来,冬气寒时似春日,少长一般病相似,此是时行号温疫,欲知正气与天行,要在潜心占斗历。以上论行时疫气,仲景云:凡时行(疫气)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气应凉而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时有其气,是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相似者,此时行之气也。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者,当按斗历占之。
小结
许叔微认为疫病乃素体之疾病与“温气”或“非时之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由于疾病的传染性,因此有“长幼相似”、“流毒天下”等特点,其治疗要点首先在于“按斗历占之”,即运气的推断,
再结合病象论治。其治疗处方常以经方为首选,其次则是自拟方或时方。
病案一中时逢己酉,己年土不及而风大行,春夏之交值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因此许叔微结合其象“身热自汗,体重难以转侧,多眠,鼾睡”,便从少阴火、厥阴木出发投独活汤、麻杏石甘汤之变方葳蕤汤而愈。同时指出若发热无下证,可用知母石膏汤,误汗可用防己黄芪汤。
病案二中时值戊申春,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再结合其象“项筋强急,脚蜷缩不得伸”投柴胡地黄汤而解。
许叔微以五运六气理论结合经方指导治疗疫病的特色可见一斑,值得后世学习讨论。
参考文献:
1. 彭健,陶国水,陆曙,陈冰俊,孔令豪.龙砂医家许叔微五运六气学术经验管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9):5237-5239.
2. 老膺荣,宾炜,吴新明.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暴死证的运气解读及其对疫病预测作用的思考[J].中医文献杂志,2018,36(01):37-40.
关于龙砂医学 关于传统中医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