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困惑与反思

2021-07-01 来源:爱go旅游网
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困惑与反思

榆林市第十中学 薛小媛

[内容摘要] 班级管理中的四大困惑:“强强联合”的法则是否适用于人才培养;应试教育何时休;学生评断是非的标准令人担忧;“师道尊严”与“生道尊严”。反思我们的现行教育。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困惑 反思

从事教学教育工作已近二十年,在班务管理上却是新手,2003年后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合并后的××中学一年之后又完全分开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一切都已成定局。开学初,我带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来到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学校,心血来潮地给领导主动申请带班,这其中有赌气、不服、也有其他……就这样成了一名班主任。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回过头来,却有许多的困惑与不解想把内心的苦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来思索。记得1989年7月走出大学校门,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学,除了一座崭新的教学楼外,其他一切都无从说起,两个教学班,一百多名学生,当时我当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那时真是满腔热情,可以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每天不知疲卷地跟学生打交道,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学生,帮助他们解数学题、英语辅导、背古诗,严格要求学生,并以身作则,带班一年从没有迟到、早退过,其间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最清楚,一年后由于其他原因就不再带班。当时由于年轻气盛,加之性格所致,不苟言笑,学生对我总有一种距离感,沟通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后来我想自己不适合带班,所以以后十多年再也没有当班主任。三年前从操旧业,又跟学生天天打交道,其中的苦与乐、困惑与无奈,真是难以说清。 2003年所带的初一(3)班,正好是××中学分校后初中部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同年度××中学不再招收初中生,因此学校办学的压力骤然增大,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学校分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自然在师资分配上也有倾向,我所带的班是再普通不过的班级,八十多名学生,生源质量可想而知,而且分到位的也有少部分流失。但我想不管怎样,既然干上这份工作,我就要尽力去干好,这也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所谓三跟班,两到位,天天坚持,除了按学校的规章制度操作外,也想办法管理好班级,其结果是事与愿违,总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产生了许多困惑,感到很失落,甚至变得不自信。

困惑一:优化资源组合,“强强联合”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运行的法则适用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吗? 寻求资源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如果把这一规则用在教育教学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把最好的老师配给最好的学生,会给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这且不说所谓的好老师、好学生是什么概念,同理,把好的班主任配给重点班,这样班级出成绩,形成良性循环,差的老师配给差的班级,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为社会培养的是什么人,懂得教育的人认为是这么回事吗?好学生与差学生区分,好教师与差教师区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承

认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好老师确实有,培养人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为什么还让差老师留在教育这个岗位上,这岂不是对这项工程的蔑视?是名师出高徒,还是高徒出名师,我想这是很多人心里再清楚不过的。明明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显然这个规则不适用于现代教育,不适用于人才培养过程,我认为应该把最好的老师配给最差的学生,好老师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困惑二:应试教育何时休。重分不重人,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更加变本加厉,学生的负担是越来越重,沉重的学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各种参考书、试卷满天飞,学生不厌学才怪呢?只有苦哪有乐可言。每年中考、高考都会让许多学生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有多少人在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道德修养等问题,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学校内部与外部的竞争都打上分数的印痕,有多少学生在残酷的分数面前,受到各种不公的待遇,甚至导致他们人生价值标准的扭曲,产生仇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心理,直致使少部分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因为他们得不到正常做人的平等与关爱,这样下去,一个国家的明天与未来会是什么样,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的内心都很沉重,很迷茫,不知该如何面对现实。

困惑三:学生的道德水准,评判是非的标准让人担忧。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心中,做人最起码的东西都不懂。尽管目前自上而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但收效不是很明显,目前还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说教的东西多,践行的较少。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做人观念,表现出自私、固执、一意孤行、逆反,部分学生无论你怎么教育他就是听不进去,动辙打人骂人,违反学校纪律,把不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迟到、早退、旷课看成是无所谓的事,不知道是与非,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羞耻,同学之间缺乏关爱和相互帮助,以强欺弱,甚至拉帮结派,对同学的错误隐瞒、欺骗,讲哥们义气,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考虑个人感受,不考虑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出极端自私,而不懂自责与愧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天打扫卫生,如果你不进行分工,真正自觉打扫的没有几个,人人都认为你应该做,我不应该做,周围的废纸如果你不说捡起,很少有人自觉捡起来,种种表现,让人对现在的学生很失望,也很担忧,不知将来走向社会的他们,该如何面对挑战,我不知道今天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困惑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不是由过去的“师道尊严”演变成现在的“生道尊严”了,这正常吗?固然过去的育人原则与方法忽视人的存在,把学生看成是役使的对象,学生完全是一个承载物,没有任何主动权,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绝对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更谈不上平等,而今素质教育铺天盖地,新的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你走进哪所学校,醒目的标语,口号之类到处可见,今天的教育又是如此重视人的存在。但随之学校又发生了一些怵目惊心的事件,导致的负面影响使部分教师不能要求、也 不 敢 管理学生,反正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千万不要出

现什么差错,这样长此下去,教师育人的责任淡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放纵,老师也是人,他也有尊严,中国的教育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反思:

教了近二十年的书,越来越觉得不会教,有时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学生,感觉很愧疚,倒不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而是目前教育的现状,学校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我觉得这些学生很可怜,很多的压力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他们稚嫩的肩膀能承担起吗?想到这些,做为一名教育者而不能给学生分担一点,心生愧疚。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工作一直认认真真地做,也在不断地学习,努力进步着,但总有一种东西堵在你心里,使你难以释怀,也常常反思自我,答案总是不清晰。我不知道一名好教师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但我知道,衡量的一个很管用的方法是你所带的班、课成绩好你就是一个好老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如果忽视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制约,特别是忽视学生主体的存在,那教师岂不是神,他可以把每个人都雕刻加工成完美的艺术品,一切的问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学校应该倡导浓厚的育人氛围,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都能得到锻炼成长。当然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掌握更多的育人本领,懂得关注一个人的命运和健康比关注一个人的分数更重要,只要你去做了,也就没有必要顾忌别人说三道四,我现在所带的班,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差一点,但我不责备学生,我认为只要他们尽心尽力了,努力了,这就够了,平时更多地要求他们如何做人,怎样思考人生,当然这二者并不矛盾,一个人品质再好,没有能力奉献社会,这也同样不行,二者之间应相互促进,不能只强化分数,有些东西是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使一个人能受用终生。我不赞成急功近利,我希望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中国的教育走入科学化、合理化、国际化,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让中国的孩子在阳光的滋润下享受生命的意义,在快乐中体味人生的价值,觉得活着是美好的,创造并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不在乎班级的均分在年级第几,我只在乎我的学生他们一天天长大,明白越来越多的道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谓好生与差生在这里都能得到平等与尊重,这是最重要的……现在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在慢慢转变,他们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有时也能主动和你进行沟通,对自己的错误很内内疚,在这种管理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这让我非常欣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老师的付出都是一种承认,所以对别人的误解,对名和利,还有必要在乎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00七年八月,带着异常复杂的心情离开那个曾给我快乐又给我伤心不已的工作环境,来到一所榆林市新创办的学校——××中学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面对这里的一切,我后悔过、徘徊过,然而学校“小事决定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全体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是让我很快忘了一切不快。生活的快节奏与工作的繁忙交织在一起,反倒让我感到生活是如此的充实与宁静,心中的杂念也荡然无存,生活变得简单了许多,虽然现在我不带班,但对

学生的爱一如既往,我会爱生如子,并把培养学生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就让我们背上爱的行囊,继续前行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教社会活动02年04月1版。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教社03年04月1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