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2023-04-05 来源:爱go旅游网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测

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2、3+选修1、3、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

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事异则备变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制天命而用之

2.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

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

3.下表是《汉书》中有关政府赐牛的文献记载(部分)。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记述 “朕初即位。其救天下,踢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始元元年)秋七月,救天下,赐民百户牛酒” 出处 《汉书·文帝纪》 《汉书·昭帝纪》 “太后所至属县,辄施思患,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 《汉书·元后传》 A.政府注重推广牛耕技术B.政府鼓励百姓养牛

C.牛成为重要的食物品种D.牛具有重要的价值

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记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

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大量刻书。宋明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以此可知这一时期 A.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B.活字印刷出现并取代了刻版印刷 C.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D.刻印书籍中儒家经典占十之八九

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

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 C.官员日趋专业化

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 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6.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

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了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7.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

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发展 A.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 C.是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

B.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D.受到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8.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

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 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

9.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

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弱化法律的作用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10.1896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

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据此可知 A.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 C.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 11.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总督 年度 满族 1837年 1864年 7 3 汉族 3 7 满族 8 0 汉族 12 15 巡抚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12.1923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王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

精神,体现清华教育的宗旨。其中有一段歌词为:“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A.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C.古今贯通的治学理念

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D.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13.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

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C.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14.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

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

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B.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C.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D.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15.下图为漫画家张仃于1946年所绘《城头变幻大王旗》。对该漫画意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美国企图独霸中国的野心 B.揭露了蒋介石出卖主权一意内战 C.谴责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恶劣行径 D.讽刺了蒋介石勾结美日丑恶嘴脸

16.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

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

17.在古希腊,斯巴达所有六十岁以下的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

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这些措施 A.保障了城邦公民自由权利 B.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C.体现了城邦内部普遍平等 D.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18.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

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19.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

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该书编撰反映了 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 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 C.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 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20.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

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 A.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C.巩固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1.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

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22.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

同一时期其他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

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23.下图漫画旨在说明美国

A.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 B.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对欧洲控制日益加强 D.遏制政策必然失败

24.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中美贸易战中的某些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衰落趋势在不断加强 B.世贸组织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C.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战不可避免 D.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国家主权让渡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至秦,儒法两家所据以对立的不仅仅是社会主张,而且也涉及了社会实践。特别是法家,把儒家的礼视为迂阔的说教、过时的主张而加以排斥,无论治国治家还是安民,都主张用严刑峻法。正是这种社会主张及其实践,使得“礼”与“法”这对本非对立的东西形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对立情况至汉武帝以后开始发生变化,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礼、法关系的角色得以转换。他主张德刑并用,侧重于儒家德治教化的统治原则,开启了“礼”“法”结合之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与“法”的结合,既是西汉以降的继续,也是这个过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结合中,“礼”“法”本身都发生了变化,“礼”具备了不可违背的法的权威,“法”具备了服务人文的礼的精神。

——摘编自梁满仓《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材料二 从国家法的地位来看,传统社会的国家法律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相适应。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已有的法律呈现二元性,即官方制定法(王制刑律)和民间的家族法。……从传统法律的性质来看,贯穿于官方制定法和民间法的礼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对象,体现了身份的不平等,也体现了地位的不平等。

——摘编自曹建军《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法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并分析其历史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转型的角度,谈谈礼法传统对中国近

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针,实施“军转民”的战略。他认为空军、海军、国防科工委都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军民合用或是转为民用等方式,“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同时提出打破军民界限,要“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此时,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除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科研和生产,间接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为科技人员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背景,

并指出其改革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意义。(6分)

28.(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进一步警告说:“在最后阶段陷在法国西部,而俄军却已迫近德国本土,那就会出现最为不利的外交形势,立即有产生混乱不堪局面的可能性。”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正是这种考虑催促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6分) 29.(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

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涎”,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厅,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8分)

高二历史答案

1 D 11 C 21 C 2 B 12 A 22 B 3 D 13 C 23 D 4 A 14 D 24 D 5 C 15 B 6 B 16 D 7 A 17 D 8 D 18 C 9 C 19 A 10 A 20 C 25.【答案】(1)战国至秦:礼法对立。原因:儒家的礼治学说代表了保守的政治观念,法家学说适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5 分)

两汉时期:引礼入法(或礼法开始结合,或出现礼法结合的趋势)。原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统治者吸取秦严刑酷法而早亡的教训;礼法都维护等级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5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机结合。原因:分裂的政权形势下,各统治者为了自存和进取,加强虽政权建设;少数民族政权受到汉民族文化的熏陶;门阀士族把持朝政,血缘宗族对政权的景响。(5分)

(2)影响:礼法传统与自然经济基础相适应,不利于近代工业化转型;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倡导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不利于近代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6分)

启示: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在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弘扬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对传统礼法要批判地继承。(4分) 26.【答案】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2 分)

阐述: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二战时期,中

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密切。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引起国人的重视,提高了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研究的热情。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严

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漫延,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寥寥无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使之出现“高潮期”。(8 分) 总之,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与国内外政治环

境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2 分) (其他论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27.【答案】(1)背景: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原有军队体制

的辫端,(3分)措施:军用基础设施转为军民合用或民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地方建设;进行民品科研和生产。(6分)

(2)意义: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虽了军民合作(军民鬲合);促进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6分,任答3点即可) 28.【答案】(1)原因:加快德国法西斯的败亡;防止德国单方面投降苏联,阻止苏联势力

在欧洲的扩大;为美国加强对战后欧洲的控制做准备。(9 分)

(2)影响:加速了欧洲战场反法西斯胜利的进程;增强了美国在欧洲的势力;为战后美国对欧洲的争夺埋下了隐患。(6 分) 29.【答案】(1)原因: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2 分)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

力量有限;(2分)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2 分)坚定的爱国信念。(1 分) (2)简评:增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8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