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选秋季工作计划范文锦集

2022-04-09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新三年规划,继续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种子校”和教院市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项目实验校”的项目研究进程。以“学科手册研制”为抓手,立足课堂深入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聚焦问题,进一步规范常规、优化管理,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高品位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尊重差异,适切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教、学有所获,成为“求真、尚礼、和乐”的长二学子。

  二、重点工作

  (一)继续以“学科教学手册研制”项目为抓手,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优化研课工具,深化学科研究,促进个体和团队协同发展。

  1、认真学习和领会区域教研精神,根据各学科实际进展,继续完善学科手册的文本编制,力求在完成手册编制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手册编制的质。本学期结束,语数英学科每个年级都能完成一本比较成熟的《学科教学手册》样例。

  2、各学科以“学科手册”为指导,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和“课堂教学反思工具”,继续深入开展连环推进式研课活动。通过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聚焦问题,深化研讨,逐步改变日常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3、以区域层面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为契机,形成“团结和谐,锐意进取”的教师文化,集结团队智慧,开展精品研究,以“手册研制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为载体,打造长二优质教研团队。通过展示我校教研组研修成果,促进校际交流,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成熟教师二度成长,让骨干教师高位成长。

  (二) 在“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引领下,认真学习和领会“上海市低年级、中高年级语数英评价指南”的精神,开展对“评价”的校本化实施研究,改变评价方式,改变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快乐指数。

  1、低年级继续实行等第制评价。以《“阳阳开心之旅”低年级评价手册》研制为抓手开展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一是注重观察孩子日常真实环境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二是结合 “单元综合活动”、“阳阳开心游园会”、“学科活动周”、“学科竞赛”等主题活动,设计表现性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兴趣”和“习惯”的维度,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学习成长袋。

  2、中高年级认真学习“评价指南”,领会“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的培训会议精神,提升对“等第制”评价的认识,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关注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良好习惯养成;积极开展“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实践,形成校本等第制评价实践模式和案例。日常评价强调寓评价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评一体”。“纸笔测试”以“分项评价”“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1)纸笔测试评价:语、数、英学科选择学科手册中的重点,进行“纸笔测试”的等第制评价探索。每个年级设计一份“纸笔测试”评价方案,注意基于课标,突出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可以综合,也可进行单项评价,注意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保存在学生成长袋中。

  (2)表现性评价:本学期,数学、英语学科开展学科活动周工作,活动设计注意主题突出和相应中长期作业的趣味性。语文学科可针对学情开展“朗读”、“写字”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朗读和书写水平的提升。综合组可以“习惯”为重点评价内容,设计一次表现性评价任务,对学生进行等第制评价。其他组可以结合学科活动的主题设计相关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对学生进行多纬度的评价。

  评价目标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操作过程简单易行,评价指标清晰、明确,便于观测和操作。

  期末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就“等第制评价”的设计、实施进行反思,形成多元的评价实践案例。教导处也将组织教学大奖赛,评选出优秀的评价案例汇编成册,供大家分享学习。

  3、一年级学习准备期

  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师生情感的教育目标,设计4周的学科准备期和综合活动准备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三、常规流程管理

  (一)教学五环节

  本学期教导处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学五环节的流程管理,制定相关的考核量表,由校长室、教导处和教研组分别对教师的备课、作业等定期检查,并与教学考核相挂钩。

  备课:

  1、每学期进行两次的备课检查、评价。

  2、检查的项目包括《流程管理》中一些常规内容和要求。比如两周的备课余量、全覆盖的二次修改,40%的教学反思等。

  3、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主题,本学期备课的检查重点着重关注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设计、评价关注点与目标的一致性。具体要求如下:

  (1)单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与单元重点目标保持一致,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切。

  (2)活动设计能立足单元整体,夯实重点训练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4、职初期教师选择一个年级教案需手写,注意格式的规范、字迹的端正和要素的齐全。

  上课:

  1、本学期总护导将加强对教学常规的巡视,检查的内容包括上课及时到岗、不拖堂、课堂组织教学、课中不擅自离开教室、不请学生离开教室等。

  2、分管领导将深入课堂,聆听各类推门课、研究课、汇报课。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考量教学的质量。教师方面着重关注:

  课前的准备工作和教学节奏的把握情况。

  教、学、评一致性的情况(包括目标分步落实,操作性强。重点内容教学过程展开充分、清晰;评价融于教学,能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和指导的情况;能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多维评价的情况。

  学生方面着重关注:

  能认真倾听的情况。

  小组能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情况。

  学生发言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语言规范。

  作业:

  本学期教导处将协同各教研组以常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即每学期固定两次常规检查,并在听课后进行随机抽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教师的练习设计、作业批改等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1、作业的布置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练习要有效性,切实做到“增效、减负”。作业、试卷的批改一定要及时、规范,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检查。严格控制回家作业量,一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学生簿本、作业布置、教师批改的具体要求详见《教学管理条例》。

  2、在周练卷中继续推进各学科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工作。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落实的措施,平时的抄写等机械性操作一定要针对学生特点分层要求。提升备课组作业布置的协同性、适度性、有效性的工作,及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辅导:

  1、关注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优秀学生的辅导要注重拓展,多研究学生特点,多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的辅导,争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2、基于我校的学情,继续发扬我校教师的奉献精神,按照年级组安排每周义务补习一到二次,平时课余多帮助;义务补习及时到岗(3:45—4:30);辅导内容有针对性;认真完成学困生辅导记录,能与家长及时沟通,学困生辅导有效果。

  评价:

  1、学业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与进步,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究《学生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年级组统一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教师本人认真填写《学生评价手册》,按时下发。

  2、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基于课程标准优先设计教学评价,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评价融入教学过程;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作业评语,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3、在平时的周练、单元卷中要体现当前学科习惯的要求。平时练习由组长统筹,备课组内成员共同分工合作完成。形式可分为单元练习、周练卷、复习卷,总量每学期不超过24份。每份试卷的标识清晰,便于学生排列和整理。

  4、各类质量分析完成要及时,期中、期末的分析任课教师在批改结束后一天完成、教研组长在三天内完成。质量分析时通过对相关的数据分析,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补救方法。在考试情况分析本上重点分析好监控、单元、期终试卷(一学期不少于4次),分析的试卷内容年级组统一,一律用手写的形式进行,并按照各项要求针对共性问题认真进行(举例完整、措施详尽)。

  各备课组、教研组作好各自层面上的(周练、单元)教学监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于学期结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教导处集中保存,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长做好各类资料的传承工作。

  (二)综合学科管理:

  1、加强对综合学科的教学常态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学生学习状态抽查。

  2、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做好使用记录。

  3、各学科的骨干学生队伍的`日常训练有组织、有落实、有记录。

  四、教研组建设:

  1、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大主题,以“学科教学手册”为指导,继续开展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注重实践、观察、交流和反思,在研修过程中继续动态调整“课堂观察量表”和“执教者反思表”,使之更突显学科特点,聚焦学科突出问题,更利于教研活动的深入研究。

  2、按照“课前准备——课堂观察——课后研讨——反思交流”的流程开展三轮连环研课,过程中按照观察量表中的要素如实记录,评分,针对较低的数据进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进行追因分析,不断深化认识,调整策略,形成最佳教学方案,提升课程执行力。期末通过撰写课堂观察报告,研修案例,专题小结等,进一步提升认识,促进专业发展。

  3、教导处将拓宽学习平台,引进兄弟校资源,组织学习观摩,邀请专家,骨干引领来优化专业指导,并通过练兵展示活动,提高教研组研磨能力。同时制定完善教研组建设的各项评价指标,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促进教研团队的教学研究质效。

  组长与教师常规要求:

  教研(备课)组长:

  (1)每次活动组长要提前做到定内容、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发言安排好相关记录。每次活动完毕根据教师的参与度、发言的质量等进行考核,并月教学考核中“教研活动”部分挂钩。结合学校重点推进工作,教研组长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检查具体推进情况,督促各备课组完成工作。

  (2)备课组长每月听组内每位老师的课一节(每学期校内不少于12节,总节数不少于15节),做到多交流,多探讨,提升组内整体水平。教研组长每月有选择的听取各年级的家常课(每学期校内不少于15节,总节数不少于20节),并与教师、备课组长多交流、多指导。

  (3)安排、调节组内活动情况,合理分配组内平时练习卷的出卷工作,监督负责组内的练习卷的质量。

  教师:

  (1)每位教师按时参加教研大组(或备课组)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学科分管领导请假并得到批准才可免于出席。

  (2)每位教师应积极参加连环推进式研课活动,职初期教师每学期一次,40岁以上教师一学年一次,其余教师一学期一次,离退休两年教师可以提出书面申请不参加研课活动。执教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完成三份执教者反思。

  (3)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每次研课讨论,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中心发言。

  (4)每位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安排协调下出好学生的练习卷。

  (5)每位教师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班级教学计划,学期末根据一学期实施情况进行有效总结;上交一篇优秀教案;上交一份高质量的学科综合试卷。

  参与听课具体要求:

  (1)每位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总节数不少于12节。

  (2)听课之前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3)每次听课按要求写好台头。在听课记录本第一页目录中写明课题、学科、执教者等情况。

  (4)记录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练习设计、板书。

  (5)认真、及时完成课堂观察量表,组长及时做好统计并挂网。

  各教研组、备课组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语文:周三下午14:30—16:30(教研组每月活动1次,备课组每月活动3次)

  数学:双周周一下午14:30—16:30 英语:双周周二下午 14:30—16:30

  综合:单周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

  五、综合型课程的系统优化

  (1)拓展课程: 围绕学校培养目标,依托城市少年宫,继续开展“星期五快乐活动日”活动,根据我校学生需求,本学期进一步优化整合“寻趣”、“怡趣”拓展课程。对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予以淘汰,重新设计有趣味的课程。根据课程特色和实际需要,延长“合唱”“泥塑”“撕贴画”等单课时长,以便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学习和操作时间。做好过程性管理,每周进行常态检查,并将日常检查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对拓展课程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技能,拓展学科视野------教导处将进一步规范拓展课程日常管理和过程性资料积累,加强跟踪指导,确保质量。

  四年级开设游泳课程,做好游泳课程的动员,重视对教师和学生对过程性管理、服务和评价,努力确保学生游泳达标率在85%以上。

  (2)探究课程:课程实施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挖掘校本实践基地的教育元素,形成探究型课程的主题,建立课程框架,通过主题探究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升课程品质。

  六、其他工作

  1、师徒带教

  完善师徒带教制度,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职初教师的学年成长计划,带教学、带教研、带做人,做好新教师的在岗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新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师徒之间认真完成每周的听课活动,积极讨教教学实践经验。学期结束,学校将对根据带教情况对带教工作进行考核。

  2、教师基本功竞赛

  (1)围绕本学期区内开展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安排好学校内的准备工作。

  (2)开展展教师基本功比赛—“硬笔书法”,以“赛”促“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职初期教师3年内每学期独立备课,完成一次组内汇报课,由教研组成员进行考评。第3年年末进行1次学校汇报课,由专门考评小组进行考评。

  (4)校骨干教师讲座

  (5)校骨干教师展示课

  (6)语文教研组二年级区域展示交流评比

  3、家校互动:

  (1)组织安排好每月一次一、二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其中一次为教学展示活动。

  (2)一学期发放2次学生手册;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根据需要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